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居世界第五位,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这里也是甘蔗、咖啡、柑橘、玉米等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区。(注:图中为7月等温线)

材料二: 巴西1950—1980年30年间的城市化水平增幅很大,相同增幅的发达国家多花了20年才实现,在这一城市化增幅内,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5倍,而巴西只增加了0.6倍。到了2000年,巴西城市化水平达到81.4%,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仅为46%。

(1)M线为当月某日某时的_________(晨/昏)线走向。(2分)
(2)巴西的领土都在_________半球。根据材料二,1950—1980年的30年间巴西城市化水平增幅达_________%,该国现阶段城市化的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6分)
(3)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乙区域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4分)
(4)图中甲处有大面积沼泽分布,试分析该处沼泽分布的自然原因。(6分)
(5)巴西利用本国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指出工业发展过程中突出的环境问题。(10分)
答案:(1)晨(2分)
(2)西(2分)    31.4(2分)   郊区城市化(2分)
(3)大牧场放牧业(2分)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分)
(4)①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②河流干支流交汇,来水量大;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答对三点得6分)
(5)工业:①利用煤铁资源发展钢铁工业;②利用热带雨林发展木材加工业;③利用热带经济作物和劳动力资源发展食品工业(利用甘蔗发展制糖工业);   ④利用港口发展造船工业和临港出口加工业。(答对2点得4分)
环境问题:①植被(热带雨林)破坏;②水土流失;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碳氧平衡破坏 ;⑤环境污染(大气和水污染)。(第⑤点必答,答对3点得6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一可知图中为7月等温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为冬季昼短夜长;该图在南回归线附近,所以该半球此时是冬季,该时期图示区域纬度越高,夜越长,故图中的晨昏线应该是晨线。
(2)由图可以看出巴西领土跨赤道两侧,所以地跨南北半球;该国所处经度在20°W向西到160°E之间,所以巴西的领土都在西半球。根据城市化的水平变化统计图可以直接计算67.6%—36.2%= 31.4%。该国城市化发展迅速,2000年已经达到81.4%,进入城市化的后期,应属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3)根据南美洲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甲区域位于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附近,草类茂盛,地广人稀,所以其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乙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沼泽一般分布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降水较多或者水源丰富的地区。结合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可知,甲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该区域有河流干支流交汇,来水量大;而且该区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洼地积水成为沼泽。
(5)根据图例信息,巴西有丰富的煤、铁和森林资源,所以利用煤铁资源发展钢铁工业,利用热带雨林发展木材加工业;由图巴西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所以可以利用热带经济作物和劳动力资源发展食品工业,如利用甘蔗发展制糖工业;该国有多个港口,可以利用港口发展造船工业、临港出口加工业。
问题:钢铁工业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砍伐森林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碳氧平衡等。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