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15分)哲人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明确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至此,“建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正式被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叧。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维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编著 《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这体现出他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材料二体现了哪一派的思想?(2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两者在救国方案上有何不同?(4分)
(4)指出材料四中对待西学的态度?(2分)从材料一到材料四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层次的变化?(3分)- 答案:(1)目的:学习西方长处,抵抗列强侵略。(2分)变化:从固步自封到开始向西方学习(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分)
(2)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2分)
(3)不同:维新派主张通过改良的途径建立君主立宪政体;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分)
(4)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传统文化。(2分)从学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次的变化(3分) -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问题和结合所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是以夷攻夷而作,是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抵制西方的侵略;高扭矩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走俄国人的路-走自己的路,故魏源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士大夫,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批人之一,他们面对西方列强在鸦片战争中的强大火力,开始甩掉固步自封的思想,走上了学习器物的道路。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史料的能力和联系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变法之本”、“在废科举”、“在变官制”可知这是在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所以属于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第二阶段,即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从材料中的“变”字可知,他们力图用改良的或者变革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而非革命的方式;根据所学知识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材料来源于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一文。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三可知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即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材料二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张,主要是用改良的方法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两者对中国改造的方式方式和最终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4)本题考察学生的分析历史资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和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犯了绝对的肯定与否定的误区,即反对一切中国的东西,而肯定西方的东西;据三则材料可知,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从器物-制度-文化的学习。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睁眼看世界·魏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局限;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