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原道
韩愈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
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丝麻,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
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节选韩愈《原道》,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明:发扬光大 |
B.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外:抛开 |
C.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举:举荐 |
D.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长:流传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
B.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
C.其亦庶乎其可也 |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2)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3)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
【小题4】韩愈在结尾一段提出了推行儒道的主张,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4分)- 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1)既然这样那么,故人所谓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具有诚意,都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句意1分,“正心而诚意”1分,“将以有为”1分)(2)中原地区的诸侯采用蛮夷礼节的,就把他们当做蛮夷看待,蛮夷进入中原地区采用华夏民族之礼的,就把他们视为华夏民族。(句意1分,“夷之”1分,“中国之”1分)(3)因此,用先王之道来教育自己或者修养自身,就能顺利而吉祥。(句意1分,“以之为己”1分,“顺而祥”1分)
【小题4】堵塞佛教流传的渠道、用先王之道教导百姓。(一点2分,两点4分) -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高考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教材中一般都学过,我们可以联系教材,并结合原文语境来分析推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C项,举:推崇。故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文言虚词是近几年高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平时要不断的积累,结合着语境分析,A项,“其”代词,其他三项的“其”是语气词,表示推测。故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文中句子注意“信、达、雅”的标准和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的原则,还要注意特殊句式、固定词组的翻译、重点词语的意思、省略成分的补充。本题重点词语:“正心而诚意”“将以有为”“夷之”“中国之”“以之为己”“顺而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对最后一段内容进行句意疏通,然后根据句意进行概括,“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可从堵塞佛教流传的渠道、用先王之道教导百姓的角度概括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