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的人口压力越来越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即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材料一:2013年年末我国人口数及其构成,见下表
注: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一般以16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
(1)根据材料一,计算我国2013年人口抚养百分比(x%,其中x取整数),并分析人口抚养比的上升会对我国企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二:一段时间以来,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段的“黄金时期”,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可是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这意味着依靠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带来的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
(2)随着我国传统人口红利期的逐步消失,请从右表中选择三项能够应对的措施,并分别说明理由。
①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
②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
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
|
④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
⑤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逐步放开二胎
|
材料三:适应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有必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2013年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依法启动“单独两孩”政策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同时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或者常委会应根据人口与计生法和本决议,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时修改相关地方性法规或作出决议。此次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意味不要计划生育了,而是既要抓好“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也要抓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3)根据上述材料,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解读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答案:(1)大约是37%。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必然需要劳动者工资上涨,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下降,最终导致盈利水平下降。
(2)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这一措施可以缓解人口红利丧失带来的抚养负担加重的问题,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③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弥补劳动力人口总量减少。
⑤长期看,增加劳动力供给,改善人口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①矛盾的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落实好调整政策,把相关法律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调整生育政策,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有主次之分,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不忽视次要矛盾。既要抓好“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但也要抓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试题分析:
(1)本题注意包含两个设问,第一小问要求计算2013年人口抚养百分比,较为简单,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非劳动人口是23875+13161=37036,劳动人口是91954+(20243-13161)=99036,所以人口供养率是(23875+13161)/[91954+(20243-13161)]= 37%。第二小问要求分析人口抚养比的上升会对我国企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供养率高,劳动者必然要求增长工资,所以答案可以从劳动力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盈利空间变小,盈利水平下降等角度组织答案。
(2)本题设题范围是经济常识,范围较大,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依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给出解决措施,并说明理由。结合材料,可以从政府角度谈社会保障,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角度组织答案;在劳动者角度谈素质,可以优化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力减少的压力;可以从市场角度谈供给,通过人口政策,增加劳动力供给,丰富劳动力资源。
(3)本题要求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回答问题,主要考查的是矛盾的有关知识,一定仔细阅读材料,寻求切入点。适应“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调整完善生育政策,说明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是既要抓好“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也要抓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可以从主次矛盾角度组织答案;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体现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可以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财政的作用;劳动与就业;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矛盾特殊性;主次矛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