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阅读以下材料判断:
(新华社中原前线 1947年8月28日电)刘伯承、邓小平两将军所部反攻大军,已经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刘邓大军自横渡黄河,歼灭蒋军九个半旅以后,即按原定计划,开始此一伟大的历史壮举。英勇南征。计于八月七日从鲁西南郓城、巨野间出发,排除前进途中一切困难,历时二十一天,行程千余华里,横跨陇海铁路,涉越黄泛区域……大军所向蒋军披靡 ……沿途人民不堪蒋家暴政,一见解放大军,莫不欢欣鼓舞,或申诉冤苦,或担任向导,或搭桥撑船,予南征大军以极大之鼓励与帮助。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军事文集》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得出的,请在括号内画“√”;违背了上表内容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画“ⅹ”;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〇”。
(1)刘邓大军南征的直接目的是解放南京。( )
(2)刘邓大军战胜了蒋军的阻挠和自然的障碍,胜利完成了南征壮举。( )
(3)解放大军的南征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
(4)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
(5)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 答案:1)X (2) √ (3) √ (4) 〇 (5)X
-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目的。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地区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向大别山进军,揭开全国性大进攻的序幕。其目的在于开辟敌后战场,对国民党军队行成震慑,为战略反攻做准备。故本题错误。
(2)本题主要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的胜利进军。刘邓大军胜利突破黄河天险,攻克郓城、羊山集等地,共歼敌9个半旅,打开挺进大别山的道路。8月7日,刘邓大军从鲁西南的金乡至荷泽以南一线向南推进,越过陇海路,接着陆续跨过涡河、黄泛区、颖河、沙河,渡过淮河,到达大别山地区。故本题正确。
(3)本题主要考查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支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沿途人民不堪蒋家暴政,一见解放大军,莫不欢欣鼓舞,或申诉冤苦,或担任向导,或搭桥撑船,予南征大军以极大之鼓励与帮助。”可见人民群众对国民党的痛恨,对解放军的支持。挺进大别山后,刘邓大军建立30多个县的人民政权,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故本题正确。
(4)本题主要考查战略决战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就。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本题内容材料中未涉及,故画圈。
(5)本题主要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才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之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故本题错误。
考点: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