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道德与死亡
陈宣良
道德与死亡的关系问题,自古以就引起哲学家和神学家们的兴趣。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他死得大义凛然,毫不畏惧,他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他对死的超然态度一直受到后人的称道。他也许可以说是第一个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联结起的哲学家。在中世纪,道德问题始终与世报应密不可分。天堂和地狱是上帝设作为使人去恶向善的工具的。康德则说得更明白,他说,道德实践需要三个预先假设的前提,“这些悬设就是永生、积极意义下的自由和神的存在三个悬设”。然而,历史中的哲学,极少有像存在主义那样集中而严肃地讨论死亡问题的。以往的哲学与其说是讨论道德与死亡的关系,还不如说是讨论道德与永生的关系。如果人死后什么也没有了,天堂地狱都不存在,人还会向善吗?若人的道德修养以人格完善为目标,就是说,以成为神为目标,以永生(哪怕只是象征意义的)为目标,如果永生不可能,道德还会存在吗?
存在主义者不取功利主义的道德观,他们不把道德看成规范人的行为的各种诫律,不以行为的效果判断善恶,道德归根到底是人生态度。存在主义道德观的基础是强调人的绝对自由,而绝对的自由意味着绝对的责任。人正视自己的自由,就是正视自己的责任。不自由的人是不用负责任的。然而,道德又是一种对于他人的态度。当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吃了知善恶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用无花果叶将下体遮掩起:他们产生了羞耻之心。羞耻感正是人面对他人而生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
我们不妨说,道德是基于自由面对他人的一种态度。德·波伏瓦在《他人的血》书前引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每一个人在所有人面前都负有责任。”很能说明这本小说道德主义的实质。但怎样才算对他人负责的道德态度呢?道德并不单纯表现在行为的结果对他人有利或有害上,因为道德毕竟是自由者自身的态度。如果动机不善,再好的效果也不能称善。但更应注意的是,他人也是自由的,因此,他人要对你的行为结果作出他自己的判断。即使你做出自以为一心为他人的义举,也可能得不到他人的爱戴,因为也许在这件事上他人与你的价值标准全不一样。
这样,道德就不在于你做出的事对他人是否实际上有利,而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做于他人有利的事,你是否有牺牲精神,你是否作了牺牲。
《人都是要死的》之中那位不死的人福斯卡的命运说明了这一点。他的身边出现了一位可爱的女孩子贝娅特丽丝,与他心爱的儿子安托纳相爱。福斯卡希望他们能获得幸福,希望以自己无上的权力、无穷的财富给他们最大的保护。然而对他们说,这种荫庇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他们并不感到幸福,只想挣脱他的统治。安托纳终于向福斯卡要王位,在收复故土的战斗中英勇献身了。福斯卡一心为别人作好事,为什么得不到别人的爱呢?贝娅特丽丝对他说:“当安托纳朝湖心游过去,当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时,我敬佩他,因为他在冒生命的危险,但是您,您的勇敢是什么?我爱他的慷慨,您也不计较您的财富、时间、劳苦,但是您可以活上千千万万个人的生命,您为他人作出的牺牲便算不了什么。我爱他的高傲,他是一个与其他人毫无两样的人,选择走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点了不起……”福斯卡由于拥有无限的生命而不再能牺牲,因此,也不再有道德。
这样,道德不是与永生,而是与死结合起。当人们单纯把道德视为追求人格完善时,永生是道德的结果。现在反过了,如果人永生,则无道德。人可以成为高尚的、勇敢的、慷慨的,总之,有道德的,恰恰因为人会死。
【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道德与死亡态度联结起的哲学家。
B.存在主义道德观排除了人格完善、成神永生、世报应等道德实践目标和假设。
C.康德认为只要具备三个预先假设的前提(永生、积极意义下的自由和神的存在)就能进行道德实践。
D.道德应以自我的动机和他人的利益为判断标准。
E.因为人会死却能为他人作出牺牲才具有了道德。
【小题2】下列对存在主义道德观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存在主义道德观是一种非功利主义的道德观。
B.只有获得绝对的自由才能对他人负责,才能获得道德感。
C.存在主义道德观要求把动机与效果统一起。
D.恰恰是面对死亡,人们才能作出选择,从而区分是否道德。
【小题3】根据文意,怎样才能产生道德?
【小题4】根据文意,道德与死亡是什么关系?
答案:【小题1】AC
【小题2】B
【小题3】①在自由的基础上,正视自己的责任。②对他人负责,愿意去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富有牺牲精神。(每点2分)
【小题4】①存在主义之前的哲学大多预设了死亡之后的永生,道德以成神、永生为目标。②人在死亡面前作出选择,为他人牺牲,就是道德。(每点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A项信息于第1段第5句中,原文“也许可以说是第一个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联结起的哲学家”。故错。C项“只要……就”语气太绝对,与原文不符。所以选A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项信息于第2段,存在主义道德观的基础强调人的绝对自由,对应着绝对的责任,但并不能由此推论出“只有……才能”。所以选B。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论述内容大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对道德论述的相关语段,答题区间在第2.4段,例如第2段“存在主义道德观的基础是强调人的绝对自由,而绝对的自由意味着绝对的责任。人正视自己的自由,就是正视自己的责任。”第4段“而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做于他人有利的事,你是否有牺牲精神,你是否作了牺牲。”可根据这些语句提炼性的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中作者观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论述道德与死亡的相关语段,然后根据语段内容提炼概括即可。答题区间在第1段、第4段,读后可知,道德与死亡的关系因不同的时期的观点而不同,“若人的道德修养以人格完善为目标,就是说,以成为神为目标,以永生(哪怕只是象征意义的)为目标,如果永生不可能,道德还会存在吗?”第4段“道德就不在于你做出的事对他人是否实际上有利,而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做于他人有利的事,你是否有牺牲精神,你是否作了牺牲。”可根据这些提示性的语句提炼概括。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