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1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两篇短文的作者柳宗元、苏轼分别是我国     代和     代文学家。(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悄怆幽邃                       
(2)怀民亦未寝                    
【小题3】《小石潭记》第二段通过刻画游鱼的形神姿态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2分)
【小题4】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2分)
【小题5】两篇短文都写于作者被贬谪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3分)
答案:【小题1】唐 宋
【小题2】(1)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2)“躺着休息”或“睡觉”
【小题3】水清。(或:水的空明澄澈。)
【小题4】示例: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水中”还有“藻”“荇”等水草纵横交错,恍如仙境。仔细一看,原来不是“藻”“荇”,而是月光照出的“竹”“柏”的影子!(此题要求描绘月下美丽景色,回答时注意与翻译语句区别开来。)
【小题5】示例:《小石潭记》表达了柳宗元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苏轼欣喜悠闲与失意悲凉交加的复杂心情。
【小题1】
试题分析:这两个人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重要的古代作家。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苏轼是宋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先读懂全文,再思考所学过的这几个字语有哪些含义,根据句意推断。(1)“悄怆”在句中是说作者坐在小石潭上的感受,所以是“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的意思。(2)“寝”的本义是“睡觉”。古今意思相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回答时围绕“水清”回答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描绘月下美丽景色,回答时注意与翻译语句区别开来。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5】
试题分析:柳宗元的心情围绕“忧”回答即可,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因此苏轼的心情围绕“欣喜悠闲与失意悲凉”回答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