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一:表1
材料二: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表1)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期盼。(12分)- 答案:(1)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逐步改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2008-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呈总体下降趋势,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逐年增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能拉动经济增长。2008-2012年,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国内旅游收入及其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8分)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实际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4分)
通过再分配更好实现社会公平。(3分)
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4分)
(若答出“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等举措,可酌情给分) - 试题分析:
(1)作答经济信息类题目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一是标题,告诉我们主旨是什么,词表主要涉及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二是对表格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注意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从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以及与国内旅游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组织答案。
(2)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答题范围指向非常明确,落脚点是政府如何应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初次分配角度,再次分配角度,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以及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的角度进行分析并组织答案,注意结合相关材料论述。
考点:本题考查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