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言(12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下列居中加点词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余有叹。/用亡郑以陪。
B.然力足以至焉,于人可讥。/击破沛公军。
C.沛公起厕。/纵一苇之所
D.乃令张良留。/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小题2】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分)
⑵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答案
【小题1】
试题分析:C项两个“如”都作动词;“去、到”的意思。A项中前一个“焉”是句末语气词;后一个“焉”是疑问词,怎么;B项中前一个“为”表判断,“是”;后一个“为”作介词,给,替;D项中前一个“谢”作动词,道歉;后一个“谢”作动词,告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B项属于“无中生有”。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