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30分)近年来,雾霾问题成为困扰人类发展的严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1月,继史上最严重雾霾袭击东北后,全国许多城市都成“雾都”,就连风光秀丽的海南岛也笼上“灰纱”。“雾霾满面”已拉响“警报”。
材料二:中国政府在2013年5月14日发表的《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人权保障。201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10分)
(2)从唯物论角度说明,如何推进建设美丽中国?(12分)
(3)面对雾霾,人们能否正确的认识它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辨析: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8分)- 答案:(1)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分)
②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2分)
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
④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把维护生态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2分)
⑤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从资源环境的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和现状,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3分)
③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自觉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同时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3分)
④自然界的客观性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尊重自然,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3分)
(3)①该观点是错误的,混淆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和划分标准。(2分)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2分)
③哲学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肯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可知论者,只有少数哲学家才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成为不可知论者。(2分) - 试题分析:
(1)建设美丽中国,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完善宏观调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消费者要转变消费方式,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从这些方面阐述,关键是要点要回答全面。
(2)本题知识范围的限定为唯物论知识,涉及两大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然后把这两大原理阐述清楚,并结合材料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从资源环境的客观状况出发,立足国情,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发挥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体现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3)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的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哲学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肯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可知论者,只有少数哲学家才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成为不可知论者。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混淆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和划分标准。
考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