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出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2分)
(4)儒家学派的哪些思想观点对我们当代中学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请举例说明。(4分)
答案:(1)“仁”。
(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4)善于向别人学习、相互尊重、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酌情加分)
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孔子的具有很多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主张解释为“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在阶级社会里,这种普遍的爱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在奴隶主不把奴隶当人看待的奴隶社会里,他提出这种主张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具有古典人道主义,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相通的;
(2)本小题考查的是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些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这一事件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首先是古代书籍遭到了一次浩劫,很多古书都被焚毁,无从考据了,这也是对文化的一次严重摧残;其次禁止保留儒家等思想,使得自春秋以来,蓬勃活跃的自由思想氛围被打破和扼杀了,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其所起的主要是消极作用,应以否定。
(3)本小题考查的是秦皇汉武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儒家思想在秦汉时期经历了巨大的起伏。春秋战国时期不受统治者重视的儒家思想,到了秦朝建立后仍然无法进入统治者的眼睛,甚至在焚书令中被摧残和坑杀,无疑跌到了历史的谷底。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儒生董仲舒的改造,揉入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等思想,把封建君权神化,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直接把武帝推上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样的境遇与秦始皇时期是截然相反的,但坑儒与尊儒间的不同态度,两个皇帝却有着相同的目的,他们都是从维护自己统治为出发点,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从而达到巩固自身统治的目的,应该说二者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4)本小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有着很多内容,包括政治方面、教育方面、思想方面等。对于中学生来说,应以学习为中心,所以儒家思想中的教育思想部分对他们最为有用。其中的如三人中必有我师、学习要有虚心的态度、要经常复习、要互相学习、要不耻下问、要互相尊重等等,对中学生而言都是非常实用的,我们可以让当代的中学生经常学习,领会其中的精髓,一定能够把自己的学习文化做得更好。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