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文言文阅读。(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4分)
(1)渔人甚异之( ) (2)阡陌交通( )
(3)便要还家( ) (4)不足为外人道也( )
【小题2】翻译下面语句。(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小题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小题4】 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2分)- 答案:【小题1】(1)感到惊异 (2)交错相通 (3)通“邀”,邀请 (4)值得
【小题2】(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2)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都感叹表示惋惜。
【小题3】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小题4】因为桃花源是人们理想中的最佳风景,宁静而优美;但又绝不是单纯的风景,是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因为桃花源不是单纯的美景,“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文化标记,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评分标准:2分,意思符合即可。 -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交通”古今异义,交错相通;“要”通假字,通“邀”,邀请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并”“具”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