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富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富寿螺属于 ,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 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富寿螺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的小区将经历 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 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富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将降低。- 答案:(1)富寿螺的密度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消费者 捕食
(3)大于 S (4)次生演替 狐尾草 (5)抵抗力 - 试题分析:
(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常采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富寿螺取食水生植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福寿螺密度越大,鸭舌草日均密度增长率越小,所以二者间是捕食关系。
(3)日均密度增长率只要大于0,就意味着种群的密度增加,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水花生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下降,但仍大于0,所以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加,增长率下降,所以水花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4)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就是次生演替。狐尾草不受富寿螺的影响,日均密度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最可能成为优势种。
(5)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若实验结束后除去富寿螺和杂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加简单,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
考点:本题以实验为背景、图像识别为重点考查了生态与环境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