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4分)- 答案:(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6分)
(2)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4分)
(3)趋势:皇帝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4分) -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读懂材料原意,结合教材知识理解并归纳。“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丞相的作用就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材料的意思是宰相要 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
(2)“今我朝罢丞相”,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材料反映了秦朝设立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废丞相之后,权分六部。分别设立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管理国家的行政、司法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 就是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通过逐层分析,纵向对比,就能概括出明朝的在政治特点。
(3)“共承庙宇,统理海内”,秦汉时期,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唐宋时期,宰相的权力不断分割,削弱,君主专制得到加强,但是仍然不敢独断专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明清时期,废除丞相制度,失去相权的制约,皇帝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可以答出发展趋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演进;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废除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