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8分)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小题1】从体裁角度看,两首诗都属于
。(1分)
【小题2】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是( )(3分)
A.陶者是底层社会的劳动者,其生活贫苦以至于屋无瓦片。
B.“鳞鳞”二字既是写大厦之多,同时写出剥削者比比皆是。
C.“尽被占”写出了蜜蜂享受尽无限风光和采花酿蜜的自由。
D.“为谁辛苦为谁甜”无疑而问,以反诘语气抒发强烈情感。
【小题3】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但又各具特色,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1分)绝句
【小题2】(3分)C
【小题3】(4分)《陶者》整首诗歌层层对比,前两句以陶者的辛劳与居无片瓦对比,后两句以剥削者的无所作与居住大厦对比,突出付出与收获的悬殊。同时,诗歌前后更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平,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与对劳苦大众的同情。(2分)《蜂》这首诗把蜜蜂辛勤采蜜与自己不能获取”甜”蜜进行对比,整首诗托物言志,借助所咏之”蜜蜂”象征劳动者,表达了对这种社会不公的愤慨,对不劳而获者的讽刺控诉。(2分)(评分说明:《陶者》一诗层层对比的特点、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各1分;《蜂》对比以及托物言志的特点、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各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体裁,这两首诗都属于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道题涉及了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考查,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读懂全诗,然后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赏析手法。“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两句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虚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使用的对比手法,解答时需要首先指出诗歌中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注意言之成理。《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通篇运用对比。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蜂》意思是: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这首诗将蜜蜂的辛劳与最后不能得到蜂蜜的结局进行对比,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5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