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6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12.11)》)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13.3)》)
【小题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写一个出自《论语·子路(13.3)》语段的成语(1分)。
【小题2】《论语.颜渊(12.11)》中第一个“君”“臣”“父”“子”的词性都是______,而第二个“君”“臣”“父”“子”则为______。(2分)
【小题3】孔子主张“正名”。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解说道:“在社会关系中,每一个名字包含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任何人有其名,就应当完成其责任和义务。这便是名字的意义。”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小题1】名正言顺或名不正,言不顺
【小题2】名词,动词
【小题3】赞同。“学生”有以下几种含义,1.学习养生之道。2.在校学习的人。3.借指向人家学习某种知识或经验、技能等的人。 4.晚辈。 5.明清读书人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所以,学生就应该谦虚笃志思齐勤学苦练。(言之有理即可。) -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课内有关成语知识及《论语》阅读的积累,从文中找出与记忆中相类似的词语即可。例如,名正言顺即是出自《论语·子路(13.3)》语段的成语。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词语的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第一个“君”“臣”“父”“子”均为做主语,故其词性是名词;第二个“君”“臣”“父”“子”,由大意 “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可知,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根据对题干“正名”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学生、教师、专家等,可从他们各自的身份与名字,从社会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分析正确的做法。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