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12分)
答案:(1)珠算属于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 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3分)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传承珠算,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3分)
(3)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 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3分)
(4)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珠算基础上形成的珠心算及人体智能的培养,体现了珠算文化创新。(3分)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从本题设问上看,该题的切口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本题设问中“不要丢了珠算”以及材料中“2013年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给学生解答本题提供的思路。据此,学生可从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方面展开说明;珠算作为中华文化遗产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可从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展开说明;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珠算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学生可从繁荣与发展世界文化的角度去阐明;学生还可从文化多样性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方面加以说明。
考点: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