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讲话
材料三: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积极作用?(2分)
(2)材料二中的“先生”指谁?“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他所创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政党是什么组织?这一政党通过那一机关刊物宣传政治思想?(4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在这一运动中除了陈独秀还有哪些代表人物?(4分)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1分)- 答案:(1)救亡图存(1分),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1分)
(2)孙中山(1分),三民主义(1分)(或答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或答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都可给分),中国同盟会(1分),《民报》(1分)
(3)新文化运动(1分),胡适(1分),李大钊(1分),鲁迅(1分)
(4)救国救民,挽救民族危亡,拯救民族危机(1分,任答1点即可给分) - 试题分析:第(1)问,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器物失败了。19世纪末,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中国遭到列强的瓜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了戊戌变法,目的是救亡图存。从材料“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来看,戊戌变法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因为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有关知识的识记。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孙中山将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三民主义。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除陈独秀外,还有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这一主题的认识。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这一探索在甲午战争中宣告失败,但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由于封建顽固派势力过大,最终失败。 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呈现出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逐渐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转变的趋势,是一条曲折的路,也是一条不屈的路。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