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下图)

材料二 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阅读图乙,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3分)
(2)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4分)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5分)
答案:(1)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4°~40°之间,位于暖温带(或北半球中纬度地区);(1分)     黄河中上游地区;(1分) 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1分) 秦岭以北,长城以南;(1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满分3分)
(2)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森林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2分);  农业用地大量增加;(1分)土地沙化(沙漠侵吞)(1分)。
(3)地面变得千沟万壑;(1分)  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1分)  降水量减少,气温变化增大;(1分) 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 土壤变得更贫瘠(或土壤侵蚀加剧)(1分)   自然灾害更加频发。(1分)(答出5点及以上得5分)
试题分析:
(1)读图乙,根据经纬度分析,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4°~40°之间,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于暖温带。根据自然地形区分析,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 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2)根据图例,比较两图的土地利用状况,可以看到,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森林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农业用地大量增加,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3)由于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的地面变得千沟万壑。农业生产用水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多,河流含沙量增大。森林调节气候能力减弱,降水量减少,气温变化增大。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表层肥沃土壤流失, 土壤变得更贫瘠。 自然灾害更加频发。
考点:区域定位,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