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4-16题。(8分)
江城子      
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
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小题1】小序中的“长短句”即为       (1分)
【小题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梦中了了醉中醒”似反常理,却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态度。
B.“只渊明,是前生”指作者解甲归田,与陶渊明产生了共鸣。
C.下阕几句写景句,景中寓情,照应了当年陶渊明的《斜川诗》。
D.结句“吾老矣,寄馀龄”抒发了作者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概。
【小题3】联系苏轼的生平和个性,请对文本划线句进行赏析。(4分)
答案:【小题1】词(1分)(曲子词、诗余)
【小题2】B
【小题3】虽经历人生风雨,也有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不平,但词人终究对“春雨”、“乌鹊”用了“足”和“喜”两字,继而用“报新晴”这些鲜活、明快的词来传递作者面对命运多舛,仕途坎坷的现状所秉持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4分)
(要点:生平,被贬谪/受迫害/仕途坎坷不顺/蛰居黄州,得1分;个性,乐观旷达等,得1分;景物描写,得1分;景物特征,如鲜活、明快等,得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词原来是一种配上曲调可以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的名称,叫词牌;它规定着这首词的句数、字数、和平仄声韵 ;所以人们一般把作词称为填词。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一般分为两段,叫上片、下片。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B项“解甲归田”错误。“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这种情况又与渊明偶合,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在贬所躬耕,这又是两人的不同之处。苏轼带着沉痛辛酸的心情,暗示躬耕东坡是受政治迫害所致。由此可以知道苏轼并非是“解甲归田”,而是被贬谪。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要求,结合“苏轼的生平和个性”来赏析“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他的乐观豁达在其诗文中有充分的体现。“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这几句主要是写景,“春雨”是充沛的,“乌鹊”是欢喜的,从景物的这些特点中即可看出词人虽处落魄,但依然乐观。这三句话于一番议论后融情入景,通过对春雨过后乌鹊报晴这一富有生机的情景的描写,隐隐表达出词人欢欣、怡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