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见下面示意图)

北伐战争胜利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8年)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4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5分)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4分)
答案:1)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结局:动摇(或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4分)
(2)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5分)
(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4分)
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图片中“北伐战争胜利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军阀割据”以及国民党根据地建立的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北伐战争史实回答即可;第三小问影响从北伐战争影响以及国民大革命失败的角度组织答案。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以及二中“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从民族凝聚力、军事力量、民众的斗志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表现政治上主要从统一战线角度回答,军事主要从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的配合抗战上归结。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信息从国共再次合作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归纳积极因素结合所学从“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以及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的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抗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两岸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