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5分)
泗州东城晚望
秦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舶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小题1】结合本诗,简述作者在诗中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2】诗人主要运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山水?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3分)- 答案:【小题1】表现诗人向往一种朦胧而不虚幻,恬淡而不寂寞的境界心情。 (符合大意即可)
【小题2】映衬(对比映衬)。将淮水如带与孤城屹立相映衬.写出了夕阳西下后朦胧、恬淡的境界;以远远飘来的人声打破沉闷的气氛,表现环境的静谧;以林梢为陪衬来突出主体青山,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从以动衬静的角度分析可酌情给分) -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写景诗。画面的主色调既不是令人目眩的大红大紫,也不是教人感伤的蒙蒙灰色,而是在白水、青山之上蒙上一层薄薄的雾霭,诗人从而抓住了夕阳西下之后的景色特点,造成了一种朦胧而不虚幻、恬淡而不寂寞的境界。这种境界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是一致的,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所说:“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返,心亦吐纳。”
考点:体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前两句着重写水。用了“渺渺”二字,既扣住了题目中“晚望”二字,又与后一句的“夕霏”呼应,然后托出淮水如带,同孤城屹立相映衬,构成了画面上动和静、纵和横的对比。舳舻的原意是船尾和船头,在这里指淮河上的行船。诗人可能是嫌全诗还缺少诉诸听觉之物,所以特意点出“人语”二字。这里的人语,不是嘈杂,不是喧哗,而是远远飘来的、若断若续的人语。它即使全诗的气氛不致于沉闷,又使境界更为静谧。唐代诗人卢纶《晚次鄂州》诗说“舟人夜语觉潮生”,为“舳舻”句的出处。
三四两句着重写山。在前一句中,诗人不从“山”字落笔,而是写出林后天际的一抹青色,暗示了远处的山峦。描写山水风景的绝句,由于篇幅短小,最忌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前人因此这样总结绝句的创作经验:“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元代杨载《诗法家数》)对此中“三昧”,诗人深有体会。在他笔下,树林不过是陪衬,山峦才是主体,但这位“主角”姗姗来迟,直到终场时才出现。诗的最后一句既回答了前一句的暗示,又自成一幅渺渺白水绕青山的画面,至于此山本身如何,则不加申说,留待读者去想象,这正符合前人所谓“句绝而意不绝”(《诗法家数》)的要求。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