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①乎?”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
[注]①盍彻乎: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②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联系社会实际,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这里,有若的观点是,施行“彻”制,减轻赋税,改行“彻税”即什一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应联系原文和社会实际进行分析)
-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考查对文章要点和作者观点的把握。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总结出政治见解,然后结合实际去探究。选文部分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认为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富足了,这样国家就好管理了,也就是说富国先富民。考生在联系现实时要注意探究的角度,可以结合当代的治国方略来作答。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