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14分)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被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4分)
(2)简述图示地区西部多高山、地势崎岖的内力作用及R河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水文、土壤、生物三方面的影响。(6分)
答案:(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2分)。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2分)
(2)图示地区的西部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碰撞、挤压)频繁(2分);流水侵蚀作用(2分)
(3)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6分)
试题分析:
(1)造成降水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大气运动引起的,从位置看,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冬季可以受到西风带影响(西南风),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2)图示地区为美国西部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地带,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高山、地势崎岖的地形。大峡谷有R河流经,显然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径流量减少,对下游水文的影响包括地下水位、海水倒灌、水质等变化;对土壤的影响有土壤盐碱化、肥力等;对生物的影响有渔业资源、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环境等。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