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2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安阳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明代南京城墙经历600多年的历史沧桑,仍旧昂然屹立,忠诚的守护着这所城市。它不仅是中国古都中保护最为完好的古代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明城墙的城砖铭文,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南京城砖产地的分布;中国汉字在明初的简化字与异体字;中国民间的书法、篆刻艺术;中国姓氏文化在明初的演变以及明初实行的责任制等,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认识南京城垣的发展和变迁,提供了实物佐证。
南京城墙是一件历史的艺术品,它已经成为南京的城市名片。作为一件能够融合现代功用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同时也作为一种资源的南京城墙具备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美学等价值。
材料二: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该地是小麦种植基地,秸秆消化问题是当地的一大难题,一些农户为图方便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后来,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6万吨菌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子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农户,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明代南京城墙能体现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9分)
(3)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6分)- 答案:(1)①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④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
⑤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任写4点给满分,共12分)
(2)①“巧”在尊重和利用客观规律。人们的生产生活必须尊重和正确利用客观规律,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做好事情不可或缺的条件,“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体现了二者有机结合;
③“巧”在善于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坚持客观实在的物质性、从实际出发,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每点3分)
(3)启示1:联系是普遍的,发展经济必须与保护环境相协调。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3分)
启示2: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规律是客观的。要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3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结合材料一分析明代南京城墙能体现文化生活的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以从材料中寻找突破口。首先根据材料中的“南京城墙是一件历史的艺术品,它已经成为南京的城市名片。作为一件能够融合现代功用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同时也作为一种资源的南京城墙具备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美学等价值。”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的作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根据材料“它不仅是中国古都中保护最为完好的古代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可以从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说明。根据材料“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文字的重要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说明“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本题考生只要明确了本题的知识限定后,然后首先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发挥主观能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3)本题比较开放,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由于本题没有限定知识范围,因此回答起来强队简单,考生可以从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说明;也可以从发挥主观能性与尊重规律的统一的角度分析说明;也可以从联系的客观性的角度进行说明。
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遗产、传统建筑、汉字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