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材料一: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坚决向污染宣战,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少城市因非法倾倒、处理不当或置之不理而造成了建筑垃圾围城的窘境。据统计,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总利用量不到100万吨。我国工程建设中每年可产生近4亿吨建筑垃圾,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率仅为5%,而很多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率已经高达95%。
材料二: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华北地区频发的“雾霾”引发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显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战略高度提升。治理以“雾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不仅关系到环境与民生,更关系到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及其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环保对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一票否决”制度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落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提几点建议。(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公民应如何在治理雾霾方面有所为?(12分)
(3)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治理污染的哲学依据。(9分)- 答案:(1)①治理污染和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率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环境治理和建筑垃圾资源化方面的科研投入,推进环境科技进步;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当中,提高治理污染的力度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利用率;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2)国家:
①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市场监管,惩治污染环境的行为;履行文化建设职能,加强环保宣传,倡导低碳生活;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实行公交优先,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③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广大公民监督,积极推进民主决策。
④国家加强法治建设,人大要加强环境立法,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为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严格执法,依法制裁违规排污企业。(每点2分,共8分)
公民: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践行低碳生活方式。(2分)
②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监督政府落实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2分)
③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为政府治理环境污染出谋划策。(2分)(任答两点给4分)
(3)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人民群众观点。 - 试题分析:
(1)本题以治理大气污染、环境保护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解读材料和问题的能力,本问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范围限定经济生活,关键词是“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考生可以联系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知识点进行作答,主要可以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角度进行作答。
(2)该题首先要回答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上的作用和作为,政府要坚持其宗旨和工作原则、履行好职能、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其次回答公民在治理雾霾方面的作用,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等多个角度分析回答。
(3)该题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进行分析,知识范围固定。结合材料内容,学生可以选择的原理有: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等知识。
考点:本题考查科学发展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