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D.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夫晋,何厌有?
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厚,君之薄也
【小题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夜缒而出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烛之武虽然有年轻时不得重用的牢骚,但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临危受命。
D.“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从正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小题5】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                         
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D
【小题5】 
(1)现在危急之中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小题1】
试题分析:C济:渡河。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为宾语前置标志, 其它三项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A“共”通“供”   B“说”通“悦”  C“已”通“矣”。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称为“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慧”便是本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侧面表现。看清题干,明确方向。答题时,首先应审清题意,明确筛选方向。不明方向,筛选信息必然南辕北辙。需要注意题干中的精细性的要求,比如“直接表现”“分别表现”等。如果感觉文章读懂了,题目依旧做错,很可能是审题不明造成的。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过”译为过错,“厌”译为满足,句式上(1)是判断句(2)是宾语前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