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表明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时间(年)
鼠种群数量(只)
X种群数量(只)
1
18900
100
2
19500
120
3
14500
200
4
10500
250
5
9500
180
6
9600
170
7
9500
180
8
9600
170
 
(1)据表分析,鼠种群与X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若在第9年间,大量捕杀物种X,则第10年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对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由于鼠类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若调查弃耕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土样中收集小动物,但他们设计的这一装置不够完善,

请写出完善该装置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下来对采集到收集瓶中的小动物还应做的工作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捕食 增多 (2)大  (3)取样器取样     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   
用肉眼或仪器认真观察并分类、统计和分析
试题分析:⑴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同步,最可能是捕食关系、捕食者减少,在一定时期内,该捕食者的数量会增多。⑵标记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若标记使重捕率降低,则导致结果偏高。⑶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不能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的电灯,目的是利用动物的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是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方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的目的。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特征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