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3kJ/(m2·y)],A、B、C、D 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中C代表________,E2散失到环境中的形式是_____ ___。
(2)E1代表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由于它们具备________能力,能够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人类无需参与。但是超过6级的地震灾害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却是灾难性的,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急剧下降,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在B点应采取________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点时该种群的的年龄组成应属于 型。 型 D点后一般采用________方法对该种群进行数量调查。- 答案:
(1)分解者 热能
(2)储存在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
(3)增加 16.7%
(4)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易地 增长 标志重捕 - 试题分析:
(1)图甲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故 A、B、D 表示一条食物链,又根据A、B、D 中的部分能量均流向食物链外的生物C,可推断出生物C一定为分解者,散失到环境中的能量往往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E1表示生产者除去呼吸消耗后储存在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增加,图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值是16+2=18,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值是3,传递效率为3/18×100%=16.7%。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能够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但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干扰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
(5)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在B点应采取易地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点后种群数量增加,种群的的年龄组成应属于增长型。 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稳定性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